2017-07-24 13:23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好像一个已经学会了走路但是却不敢离开学步车的孩子——丢掉学步车,就算你会摔几跤,可是奖品是学会了走路,你一辈子都不再需要依赖学步车了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但是很遗憾,爱情却不是永恒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后一句话有失偏颇。那么我把它明确一下,我想说的是: 一段两性关系或许能持续到某一个人生命的最终时刻,一个不错的婚姻或许能真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永远保持一样的温度去爱一个人,无论这个人在几十年中有怎样的改变,也无论何时何地,二十四小时的,这样一直持续,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一生都在找一种爱, 一生都渴望建立一种关系, 这种爱和关系,就是有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无论你做了什么,都爱你,无论何时何地,他会一直如此的爱你,直到永远,直到你生命之尽头。 我也曾经是一个这样的人。 也在找一种这样的爱。 后来我知道,为什么找不到了,因为我和其他很多人在寻找的并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我们借着爱情的途径,寻找的是一个养育者对婴儿时期的我们无条件的接纳,无时无刻的关注,我们是在寻找一种能照亮我们的存在,决定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的爱——母亲对孩子的抱持的爱。
关系 1 回顾我的身边,无数人的烦恼都和感情有关。 一些人对另外一半诸多抱怨,还有一些人在等待着真爱的降临。 一些人因为失恋哭得天昏地暗,沉浸在无法自拔的悲伤里,颠倒着黑夜和白天。 这就是生活。 其实挺好,因为这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 有架可吵,有人可以暧昧,有人可以牵挂,还有人惹你伤心,或许有人可以期待——生活因为这些关系变得有内容,有温度。 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想在爱人身上找永恒,找无微不至的接纳,找永远不变的浓度,觉得只有找到了这样东西,自己才算幸福,那么我真的想和这个人说,你,是个傻瓜。 你以为你找的是伴侣,是恋人, 不是的,你找的是婴儿时期,那个应该恰当对待你,抱持你,无条件接纳你的父母。 你的潜意识里,你还是那个小婴儿,需要被无微不至的呵护,被全然的接纳和认同。 在婴儿的感知里,他们会觉得那才是爱。 于是你也不假思索地觉得,只有一个人这样对你,那才叫爱你。 所以,有一部分人格被固着在婴儿时期的你,总试图在一个人身上找永恒之爱,试图在一个和你一样的普通人身上找到那种只有母亲能够给她的刚出生的孩子的无微不至,全然接纳。 (注:固着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或不断重复的一种心理模式和思维特征。) 那么答案一定是,找不到的。 如果开始的一个瞬间你以为你找到了,那么后来也一定是会变的。
改变 2 我有一个朋友。 她的经历很戏剧性,她几乎就找到了这样一种“养育者之爱”。 童年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三年,后来母亲又离开家庭不再履行母亲的责任。 童年有严重创伤的她,找到一个几乎完美的爱人,从恋爱到结婚一直就像父亲一样包容她,接纳她,凡事以她为先,甚至是纵容她,接受她一切的缺点。生活上所有事情都帮她安排好,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她没有任何现实的担忧。她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她并不快乐。 从来没有解脱过。 她没有牢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尽管她看起来很美很仙。 她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不断地寻找爱人,从别人对她无限臣服的爱里,一次又一次肯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一个死循环。 后来她学了心理学。
接纳 来跟我说,她知道了,丈夫给她的爱,也不算是无条件接纳的抱持的爱,“因为我丈夫再爱我,这份爱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不再是他的妻子,那么他也就会收回这份爱了。所以这和父母的抱持性的爱是不同的。他对我也并不可能是永远的无条件的接纳的。” 是的,已经是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100分的丈夫的人,仍然无法提供绝对的无条件的接纳。 这种爱仍然是有条件的。 我也经历过觉得爱情就是人生的全部的阶段, 找到一个永恒的爱人,给我理想的完美的爱情,那就是我人生的救赎——爱人,或者爱情,会让我觉得特别幸福,填满我内心所有的空洞, 当然,那必须是一个足够好,非常理想的爱人,他能满足我对爱情的一切需求,如果是那样,我就会非常幸福,非常满足。 但现在我知道,其实,那个人不是救赎。 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有着所有人类这种生物的设计性缺陷,有着所有和我们一样的人性之阴暗面和软弱,和我们也一样的自私。还有他的内心也和我们一样,有空洞有伤痕,他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他怎么可能救赎我? 任何一个他,也不能。 我们常常以为我们在用生命投入地去爱,但其实,我们只是在试图填补我们内心那个创伤留下的空洞,我们只是在试图弥补一条潜意识里面的巨大的伤痕 ——我们当年没有得到母亲无条件的接纳,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用那种爱的能量去整合出一个完整的良好的自我认同的人格。 我们在童年,没有被好好的“看见”,也没有被恰当地温柔地对待,会让我们误以为我们是不值得被爱的,是不够好的(潜意识)。 所以长大后的我们,潜意识极度需要证明我们其实是值得被爱的,我们是足够好的。 我们太希望被随时随地的看见,无数次我们发出呼唤,需要爱人给我们无数次肯定的回答——我爱你,我们才能慢慢相信自己的美好的,值得被爱的(潜意识)。 我们到处去寻找,甚至用一生去寻找那种无条件接纳的抱持性的爱,为了得到这样的爱,我们在爱情里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下最大的赌注,然后迎接巨大的失败,一次次痛彻心扉。 这耗费了你很多很多时间和心力,但这却不是真的救赎之路。 3 我好想抱抱你。 如果你内心住着一个惶恐无助的需要证明自己是被爱的小孩。 我想告诉你,救赎之路,不在你寻找的爱人那里,不在你已经找到但是可能已经让你觉得有所改变的伴侣那里,而是在你自己的心里。 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我们的父母重新爱我们一次。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母婴关系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如果有另一种爱可以轻易的在后期去弥补母婴关系在这个人身上造成的缺口和创伤,那就没有那么多的心理学家去研究母婴关系了。 它是你潜意识人格的基础。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伤痕。 拥有一位抱持性母亲的人,真的很少。 而你和我一样,我们是大多数。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投入地去恋爱,我们也曾经遇到过最真挚的爱情, 至少有那么一段短暂的时间是的,世界都为之停驻了。 你相信那一刻,那个人的世界里你就是天使。 只不过后来,时间又开始流动,一切都变了。 即使现在那个人仍然在你的身边,和你生儿育女一起生活着,但是你仍然能随时感受到被无条件接纳和爱护的感觉吗? 我们可能会争吵, 我们也会被不认同, 我们有时会觉得非常孤独, 我们甚至会说出互相伤害的话语, 我们背靠背疏离着, 我们默默品尝在矛盾爆发的一刻 被攻击,被伤害,被否定, 甚至在那之后被冷暴力被抛弃的感觉。 即使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对方接受了你的投射,需要他做你的父亲或者母亲, 当你把寄托在母亲身上的那种婴儿般依赖的情感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 那么在这个人的注视下,你才能拥有自己的人格,你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那么这个人离开或者对你改变的时刻,你也就粉碎了。 所以,这绝对不是最终的解决。 首先,意识到这不可能。 然后你才能放弃“用一段一段的爱情,去医治你内心小孩的创伤”, 你才可能停止向外求取,转而向内, 你才能不再用“被别人爱着的”那种感觉去“抵抗”内心深处的伤痛, 你不再抵抗,于是你面对了那个伤痛, 生平第一次不带抵抗的去和你的伤痛共处, 和那个童年的自己呆在一起,观察它,体会它,这就是觉察 ——然后如果你有勇气和这个伤痛就这样平静地呆在一起,而不再到处去寻找逃避的方法的话,你就很有可能逐渐在内心滋长出力量,和你的伤痛和解,这就是走上一条成长的道路。 4 很多人,把能量都用在了外面的世界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以为爱人是最终救赎的人, 去做很多很多努力,然后在一段关系中,无时无刻关注着对方,尽量让他对自己更沉迷的喜欢, 又很焦虑担忧他会有一天不喜欢自己或者突然消失, 于是又做很多很多努力和防范。 爱情的温度很高时,害怕会失去如此好的爱人。爱情的温度低了又会不断向对方索要情绪价值。 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折腾,直到把自己折腾累了,心死了, 要么换人,再重新折腾,要么宣判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得不到什么真爱了, 潜意识彻底投降——我果然不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啊。 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 就这样一直费尽力气地走在和另一个人纠缠的路上,无论是恋爱,失恋,换人还是结婚离婚,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想用一个或者好多个爱人,去掩盖我们生命的真相,掩盖那些可怕的伤痛,因为那些伤痛,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于是,我们误以为我们“永远”也无法承受,这种误以为会让你错失生命中的成长。 好像一个已经学会了走路但是却不敢离开学步车的孩子——丢掉学步车,就算你会摔几跤,可是奖品是学会了走路,你一辈子都不再需要依赖学步车了。
依赖 寻找永恒的爱人,就是我们的学步车。 如果我们一直寻找,或者一直依赖那个人,我们就永远无法自己去学会走路。 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很像是母亲般接纳我们的爱人,那么我们会极度依赖他,把一切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 ——尽管找到好的爱人是一件或许幸运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心灵和人格的成长,才是最终的道路。 当你不再需要那辆学步车也可以坦然走自己的路,那么你会发现你可以去走任何一条你选择的道路,你才能理解什么是“爱一个人”,而不是把那个人当作你痛苦的解药,那时的你,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