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情感 > 正文

爱是需要练习的

2021-08-04 07:51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孙燕姿在《我怀念的》中这样唱道:  “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

原标题:“和男朋友吵架后的第1分钟,我们一起按下了录音键”

作者:陆琪

孙燕姿在《我怀念的》中这样唱道:

“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

看过一句话:

相爱的两个人吵架是最愚蠢的,因为很多人搞反了,吵架不是两个人互相PK,而是他们一起PK问题。

但是,爱情中的两个人难免会磕磕绊绊,如果把问题当成房间里的大象,装作视而不见,实际上不过是在掩耳盗铃而已。

真正相爱的情侣,并不会刻意回避冲突,反而会在争吵中越吵越恩爱。

01

“录音后,我们争吵的声音都温和了8个度”

有人说,亲密关系就像一双筷子,如果单独存在,就会慢慢腐朽,但如果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掰扯不开,旁人见了,也会让人无从下手。

朋友小米给我们分享了她和男朋友的“吵架秘诀”。

原来,她男朋友的父母经常吵架,还总喜欢拉着他评理,所以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希望以后的家庭不要有争吵的声音,无论发生什么,两个人都要讲道理。

但小米脾气比较急,有时候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就大了,情绪上来了,总是控制不住。

后来,男朋友就把他们俩吵架时的录音放了出来,两个人一复盘,就发现了问题。

“我当时是真没觉得我在发脾气,但后来我自己听录音,才发现我确实是生气的,声音特别大,口气特别凶。

所以现在只要我们一吵架,都会先录音,两个人知道有录音,就会比较在意形象,语气瞬间都柔和了八个度,还会心平气和地分析吵架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且每次吵架后还要给对方的表现打个分,谁的分数低,就要请吃饭,感情还比之前更好了。”

是的,无论是恋人,还是夫妻,很多时候由于彼此关系太过亲密,发生争吵的导火线可能只是今天你回家太晚,昨天你做饭太咸。

遇到这种事情,即便拉来亲朋好友,人家也不知道究竟该站在哪一边。

但如果把裁判权还给“当事人”,还会吵出不一样的滋味。

02

能争吵的时候,就别沉默

《小欢喜》中的刘静是观众心目中白月光一样的存在,因为她漂亮又温柔,低调而隐忍,为了家庭更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毫无怨怼。

但这样好的她,却患上了乳腺癌。

当她确诊回到家以后,还是和往常一样不动声色,为家人准备早餐。甚至在丈夫又和儿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依然想以一己之力平息家庭风波。

当时很多观众,都想让刘静不要这么“识大体”,希望她也能作一作,闹一闹,而不是一个人把所有的委屈,压抑的情绪,都一并默默咽下,黯然伤神,靠着自己慢慢消化。

看过一句话:

“很多人认为,情感一定是感性的,它没有理性成分,但其实爱是艺术也是科学,有的时候爱是需要练习的。”

的确,即使三观一致的夫妻,同样需要在人生路上边走边学习,边犯错边领会。

法国心理学教授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说过:“愤怒的目标是寻求靠近,而非推开。”

而吵架,在一定程度上就架起了夫妻之间沟通的桥梁。

很多时候,恋人之所以会渐行渐远,在一次次的争吵中把对彼此的情意消磨殆尽,就是因为搞不清对方的想法,又倔着不肯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要么最后无话可说,形同陌路,要么就非得用语言把对方扎得遍体鳞伤。

所以,恋人吵架应该主动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两个人玩一出“你画我猜”。

03

先道歉的人,才是赢家

网上看到过一段父子之间的对话:

儿子问:爸爸,每次你和妈妈吵架,为什么都是你先认错?你不是说,错了才认错吗?

爸爸答道:孩子,你不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妻管严。人对了,其他事情错不错也没有关系啊,吵架后先道歉的人,才是赢家。

陆琪老师说过,姑娘们吵架,到底是在气什么?有人会说,生气当然是气对错啦,男人做错了,还不承认,所以我气。其实吵架生气,姑娘到最后纠结的真的不全是对错。

打个比方,你发现男人做错了一件事情,然后还不肯承认,你们肯定大吵一架是吧。他到最后说了句,好好好,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这时候,你会开心吗?并不会的。你会问,那你到底错在哪里了,你还会继续郁闷不理人。

所以,你生气,不全是对错,甚至有时候和对错完全无关,而是和态度挂钩。

毕竟,有时候谁对谁错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界限分明,可一个人吵架后的态度却一目了然,可见一斑。

不过,虽然吵架是两个人的事,但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

曾经有人发起一项投票,吵架后,你最多能坚持多长时间不理对方?

下面有个回答说:

最多坚持到吃晚饭的时候,因为我们俩一直认为,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继续吵。

所以,就算气得要死,他还会故意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

等到饭菜一出锅,什么仇什么怨,全都烟消又云散。

电影《一生一世》里有两句对白是:

“你为什么总是跟在我身后!”

“我习惯了。”

希望我们都能遇到,即便在争吵过后,一回头还在身边的那个人。

分享到: